一个恐婚分子的自白
“太可怕了,我才不要结婚呢。”
这句话我平均每三天听见一次,如果算上我自己脑海里的声音,平均每一天听见三次。没错,我,二十大几的中年少女,恐婚。
根据搜集到的数据,2016年办理结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结婚率为8.3‰。中国结婚人数已经持续3年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15.8万对,比上年增长8.3%,离婚率为3.0‰。任凭政策如何正面鼓励,二胎开放也好,提议降低婚龄也好,当代青年的婚姻观正在进入新的维度。这座围城,现在是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也不想进去。
电视剧《今生是第一次》
这样的现状与我国各方各面的高速发展有关,背后成因复杂。一个肉眼可见的现象是城市中年轻的姑娘越来越拒绝结婚。二十代的中段,放在三十年前是抱俩孩子的年纪。但今天,二十代的城市女性们有无数的事情要忙。她们的精力用于获得学历、谋求职业以及构建多元化的精神生活。
在今天,结婚的物质代价和情感代价都是极高的,而对于我们这种一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恋爱都是小概率事件,更不要提结婚了。日久天长如此,年轻人很容易就脱离结婚语境了。除了春节期间三姑六婆的例行催婚,“结婚”这个词在日常中的出现概率很低。它像一个人生的地标,我们都知道它就在那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去。
所以与其说是年轻人恐婚,倒更像是婚无能和婚冷淡的心态。他们害怕婚姻是一方面,担心自己无法承担婚姻的压力;另一方面年轻人开始对结婚没有兴趣,因为我们个人体验的千差万别,对婚姻的认知也是各有不同。很多人觉得婚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短短的人生,也不必为了结婚和婚姻搞得乌烟瘴气,丧失自我。
婚冷淡:爱情主义让人拒绝
童话里的美好结局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童话里从来不告诉我们公主和王子是相爱的。只有一位公主,小美人鱼她特别爱王子,爱到换了双脚,踩着巨痛去找他。可是她没能和王子结婚,她变成了泡沫。
电视剧《今生是第一次》
爱情与婚姻既像是因果关系,又好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有两种爱情主义让人拒绝结婚:第一,没有爱到可以结婚的人;第二,不能和爱的人结婚。
不是刻意地不想结婚,是碰不到合适的人,这种情况在不婚分子中最常见。一个朋友的现身说法是,“我从20岁开始盼着结婚,直到26岁还没找到合适的人谈恋爱,就对结婚失去了兴趣。”连恋爱都打不了卡的人,怎么坐上婚姻的小船。谁没在少女时代梦想过白婚纱呢?只是白婚纱后来被现实踩得稀巴烂,干脆就把这事扔到脑后了,慢慢地少女从结婚狂变成不婚主义者。对结婚失去关心,放弃想结婚的想法之后,就是一个人活得美滋滋。一面等待真心爱人,一面享受未婚生活。这是大多数单身年轻人甚至恋爱中年轻人的状态吧。
电视剧《老友记》中逃婚的Rachel
除了这部分把结婚忘了的小可爱,还有一部分人在等待拥有“合适结婚”属性的人。这个属性包括经济条件合适,年纪合适,性格合适等等。在这之中最重要的是爱情深度合适,既不讨厌也别太喜欢。因为太爱一个人是不舍得和ta结婚的。
“一想到要和那个人过一辈子,我好像已经不爱他了”。在有的人看来,和爱的人结婚,简直就像把喜欢的歌设置成闹铃一样,类似厌恶治疗法。从喜欢到厌恶,就是一个婚姻的距离。《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被称为写尽了爱情可能性的一本书,老马对婚姻生活如是说:
“他不承认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于家中压抑的气氛,而是认为那源于婚姻本身的性质: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不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
—选自《霍乱时期的爱情》
每一个婚礼都是美好和祝福,每一段婚姻都是忍耐和让步。“社交活动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马尔克斯)
电视剧《加油吧Waikiki》
其实提到婚姻,我想起的第一本书不是《围城》,而是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这些书的名字也真是立场清晰)故事很短,但读过这么多年了我还留有阴影。女主人公卡拉和男主人公克拉克结婚后,一直在争吵中度过。所以卡拉决定逃离这种生活,在女邻居的帮助下,她不告而别了。然而大巴车还未走到终点,卡拉就开始后悔,她害怕展开新生活,留恋以前的日子,哪怕那些日子并不快乐。她对安全感的需要战胜了对快乐和自由的渴望,于是她折返了。就在卡拉回家的那晚,之前丢的山羊也回来了。不过,那只小羊刚回来就被克拉克“弄没了”,或许杀了或许放了。
读到结局我一个毛骨悚然,想起了前一阵看到《透明人》采访时,离婚律师说到人们离婚时的千姿百态,最难过的画面不是大打出手,而是彼此生厌。《逃离》里两个主人公的故事也是从相爱开始的,卡拉还为了克拉克背叛了家里。她在毫不犹豫地奔向婚姻时,给母亲的信上写“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所以她就过上了那种真实的生活:劳碌而重复的日常,丈夫的责骂和厌弃,争吵又缓和再争吵。婚姻里充满着真实的人性。
在爱情的对面
偶尔用可憎的面孔
用带着棱角的单词
说出伤人的话
最后形同陌路
我害怕这样
—《结婚》moonmoon
“我受不了那种生活,我不想把爱的人生生变成厌恶的人。”所有不想结婚的理由中,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之一。正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能和你结婚啊。
婚无能:一地鸡毛,难以为继
婚无能是真实的恐婚心理:关于婚姻的一切,只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不便。不是我不想,是我真的不行。
无法与另一个人共享我的生活,也无法充分地理解对方。无法照顾别人,无法接受对方的所有情绪。无法保持持续的信任,也无法维系长久的兴趣。要和一个人一辈子在一起,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可以结婚,与结婚相伴而来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两个家族之间的牵绊是中国式婚姻的显著难题,这一点来源于东亚的宗族文化,二人婚姻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两个家族的观念,然后让两个人都陷入为难的境地,婚姻变成观念磨合的工具。
以现在我国的社会环境来看,女性仍然需要对家庭投入更多精力。在外维持生计,在内料理生活,情感代价外加劳动代价,真的令人疲惫。比结婚更可怕的是子女问题,这是恐婚族最大的忌惮。在育儿这件事上,可以引出夫妻问题、隔代问题、城乡问题等等更多的次生问题,光是想想就觉得窒息。
婚姻里那些关卡,我应付不来。
比起大风大浪,婚姻里琐碎的日常也像是温水煮青蛙,把人的生活热情耗光。你看《一地鸡毛》里知识分子小林和他老婆的生活日常:老婆工作孩子上学、柴米油盐偷水买豆腐。见有人评论说这书“太乱糟糟了”,特别想立刻回他一句,生活本来就是这么“乱糟糟”的,一个人的日常已经够琐碎了,两个人的日常就是鸡毛蒜皮,没完没了。
书里有一句大概直戳恐婚族痛点了,“一天的生活起于豆腐,终于豆腐,天天围着豆腐转,人也跟着‘馊’了”。
电视剧《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裂变。上一代人可能想不到,有一天结婚会成为人生中可有可无的选择。年轻人对它有着多种多样的情绪:喜欢、害怕、向往、抗拒等等。话说回来,婚姻自有它的好处。这里所表达的只是一部分人的立场。本文仍然真诚地祝福所有终成眷属的有情人。
不想结婚的理由有一百个,想结婚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你总会孤独的。
“残忍的人生中,渴望有情人与共”。在你熬不下去的时候,转身有人,家里有灯,陪伴可能比你想得要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