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做大海外朋友圈
一首首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经典歌曲萦绕在观众心头,一支支凝聚丰富文化色彩的民族舞蹈翩然出现在侨胞眼前,一句句来自家乡的亲切问候回荡在剧场上空……这样的景象近年来总在春节时的世界各个角落“准时”上演,既成为华侨华人年复一年的牵挂,也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的重要标志,这就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品牌效应”。
作为国务院侨办倾力打造的春节品牌活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被华侨华人誉为“海外春晚”。本报记者跟随2017年“四海同春”欧洲巡演一团一路走来,所到之处不仅引得华侨华人倾巢出动,更收获了当地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欣赏与赞叹。
【燃起侨胞思乡情】
2月12日这天正逢中国农历的元宵佳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皇家空间”剧场,近千名当地的华侨华人携家带口,将剧场所有地方挤得满满当当。掌声、欢呼声、呐喊声……激动的叫好声不断掀起浪潮。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正是祖(籍)国送来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晚会。
“爷爷,为什么这些跳舞的姐姐头上都要顶着碗?碗不是用来吃饭的吗?”在欣赏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的青年舞蹈家们带来的颇具蒙古族特色的舞蹈《祝福》时,记者身旁的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奶声奶气地向身边的爷爷提出了问题。爷爷十分认真地告诉他,这是中国蒙古族的舞蹈,展现就是力量在平衡之间的美丽。“你也是炎黄子孙,看到了吗,这就是故乡的舞蹈啊。”这位老华侨一边向孩童解释,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眼中竟渐渐泛起泪光。
这大概就是“四海同春”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始终拥有如此紧密联系的“奥秘”——不仅带来了家乡的祝福,更送来了文化的传承。
“很感谢‘四海同春’,让这些在海外长大的华二代、三代们有了一个最直观的机会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感受故乡的气息。”一位旅居佛罗伦萨已经三十多年的华侨对本报记者说道。
这份无法割舍的来自家乡的美,凝聚在灵动飘逸、活泼曼妙的傣族舞蹈《邵多丽》中,展现在气势震撼、磅礴雄浑的藏族舞蹈《扎西德勒》中,也寄托在海外同胞们非常熟悉的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蔡国庆、杨九红等人的歌声中。
“‘四海同春’演出是每年法国侨界翘首以盼的年度盛事。”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任俐敏在巴黎“四海同春”演出结束后表示,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不仅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也带来了祖国的问候和祝福,更带来了熟悉的亲情和乡情,是对旅法华侨华人最亲切的慰问。
【搭建文化交流桥】
“四海同春”作为中国文化一块已经日趋成熟的“金字招牌”,其品牌效应不仅体现在海外华侨华人的殷殷期盼中,更体现在它作为文化传递交流的“桥梁”上。
对此,美国侨报网评论更是称,“四海同春”架起了中国文化出海的“高速路”。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由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已累计向12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62支艺术团组,观众累计超过520万人次。2017年,“四海同春”更是赴17个国家38座城市,共计举办演出44场。
“‘四海同春’的节目偏重于不需语言翻译的肢体表演,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在‘洋观众’中圈粉无数。从普通民众到政府高官、国会议员,‘四海同春’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外国社会落地生根。”该评论称。
“正是因为这份交流文化的责任,让我在每次选择演出曲目时都非常谨慎。”参与“四海同春”欧洲巡演艺术一团的青年手风琴演奏家阮明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实际上,我这次带来的演出曲目中的《打虎上山》这个作品,就正可以表现手风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与中国特色的戏剧音乐结合后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这个作品在中国演出非常成功,现在,它又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代表,来到欧洲为华侨华人和海外观众们演出,这种感觉令人非常兴奋。”
“当前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荣誉的重要源泉。‘四海同春’慰侨访演活动可以说是‘以侨为桥’,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也传递了中国声音,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米兰温州华侨华人商会会长吴建环向记者表示。
按照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的介绍,“四海同春”的发展轨迹,就是从最初单纯“侨胞有需求,我们被动提供文化服务”,到如今拥有着“促进中外交流,推动海外侨社的文化建设”的内涵。
“可见,一旦把华侨华人积极性调动起来,会形成更宏大、更具规模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扬局面。这就叫走进去、渗进去、融进去,其中的桥梁就是海外华侨华人。”裘援平称。
【展现春节软实力】
如今,“四海同春”不仅成为每年春节期间海外华侨华人期待的“文化大餐”,更是成为在世界各地集中展现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重要舞台。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已经举行的每一场“四海同春”演出都吸引了当地政要和各界名流到场观看,不少海外观众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种种典故兴致勃勃,对2017农历“鸡”年的各种象征意义更是如数家珍。
“因为我们知道,春节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春节文化中包含的家庭团聚、欢乐表达、美好祝福等元素也和我们意大利文化有共通之处,非常容易引起共鸣。”在佛罗伦萨从事中小学中意交流事务的玛利娅·奥默迪奥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佛罗伦萨中小学课堂会讲授中国文化,而像“四海同春”这样的演出正是让当地的青少年集中了解中国“春节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最好课堂。
当然,“四海同春”这块“金字招牌”如何擦得更亮,在慰侨艺术展演的基础上如何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核,依旧是需要努力探索的课题。
但正如《欧洲时报》对“四海同春”引领中国“春节文化”走出去的镜鉴作用评论所言,在乡音乡情引发海外华侨华人共鸣的同时,日益“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关注。这对于拉近当地华埠与主流社会之间的距离,对于促进中国与住在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以及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四海同春’带来的不仅是宝贵的艺术享受,更是血脉相连的亲情交流。随着春节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像这样的中国文化盛宴无疑将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新的活力。”意大利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会长李秀桐称。
这是中国“软实力”的鲜活例证,更是全球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期待,和对文化的守望。(宦佳)